- 我以前喜欢看一些经典技术图形和技术指标,后来我发现这些都不是关键点。那什么东西最关键?其实我们做短线,做的是市场的情绪。市场情绪激昂的时候,我们要勇敢地往里冲;市场情绪出现转折的时候,我们要敏锐地感觉到,该了结的时候要了结。
- 情绪的技术度量:在识别拐点的时候,我用的是背离,用MACD(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指标。当价格出新高,MACD没出新高,我认为这是顶背离;当价格出新低,MACD没出新低,我认为是底背离。
- 大多数时候,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预期才重要;甚至预期也不重要,预期的转折才重要。
- 在均线上边强,在均线下边弱,均线斜率越大,表明强或者弱越大。
理念
- 资产配置理念:平衡收益和风险
- 股民常犯错误:
- 毫无准备,仓促上阵
- 眼高手低,执迷于“快速致富”
- 勇武有余,谋略不足
- 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 无视风险,盲从他人
而所谓的小道消息,也就是深受散户喜欢的“内幕”,且不说是否属实,即便是真的,传到你那里也基本已是“八手消息”。
要点总结
着重构建自己的交易体系,平衡风险和收益,做到有定力满仓和空仓,资金量小慎勿做左侧交易
广泛阅取信息,在自己交易体系内判断执行,切勿盲目跟单,戒贪、戒嗔、戒痴、戒慢、戒疑
基础
宏观经济
理想是通过分析GDP、PMI、PPI、利率、汇率和各行业供给与需求等经济数据变化,有针对性地优化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等,稳定经济发展,避免社会失序;微观经济学则将目光聚焦企业、
商家和家庭,甚至是个人的具体经济行为,指导人们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增进效益。二者本意都很善良,至于效果则另当别论。
解释过去头头是道,似乎有理”,下联是“预测未来躲躲闪闪,误差惊人”,横批:经济分析。
对任何人、事和物过度的拔高和诋毁可能都是有失偏颇的。经济发展的宏观整体由无数个微观切面共同组成,
同时各行各业的微观经济活动又需要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状况保障下才能得以稳定运行。
明白经济周期有助于决定配置多少股票,以及买哪一大类股票
读懂政策和重大事件能避免“听风就是雨”
- 如何正确解读宏观指标
- 解读数据要同时关注存量(基数)、增量和增速。
- 不能看数字直接下结论,要注意“同比”和“环比”的问题。
- 各数据之间有千丝万缕的相互影响关系,还要学会整体、辩证甚至是逆向去解读宏观数据对股市的影响。
- 宏观数据还有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之分。
先行指标又称领先指标或超前指标,是指在总体经济活动达到高峰或低谷之前,先行出现高峰或低谷的指标。常用的先行指标有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Index, PMI)、货币供应量、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它们往往能在总体经济发生变化前半年达到顶峰或低谷,是经济景气分析的有力工具。
最核心的宏观经济指标——GDP
GDP增速高不一定意味着股市牛
最受市场关注的先行指标——PMI
PMI全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译为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编制而成的综合指数
。它涵盖制造业和非制造企业的采购、生产和流通各环节,
是国际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向的先行指标
,具有较强的预测和预警作用。
各国一般以50为荣枯分界线:PMI高于50意味着经济在扩张,数值越高扩张速度越快;低于50则意味着经济开始收缩,数值越低收缩得越厉害。
PMI由5个分项指数加权计算而成,分别是反映需求端强弱情况的新订单指数
,权重为30%;反映生产端强弱情况的生产指数
,权重为25%;反映就业状况和企业招工意愿的从业人员指数
,
权重为20%;反映交货时间快慢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
,权重为15%,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分项是一个逆指数,也就是数值越大交货时间越慢,表明经济越不活跃,
因此在综合成PMI指数时需要进行反向处理;此外还有权重为10%的原材料库存指数
,它反映库存状况和企业信心,企业补充原材料库存趋于增加,说明企业要加快生产,
这个指标越大,表明未来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概率越大。
- 官方PMI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也称“中采PMI”)。
- 财新PMI也称“民间PMI”,由英国研究公司Markit集团编制,目前由财新传媒冠名发布(2015年8月以前先后由里昂证券和汇丰银行冠名)。
官方PMI统计口径更广泛多元,样本企业包括分布全国各地的超3000家大、中、小型企业;财新PMI以东部地区中小企业为采集对象,数量也就400余家。官方PMI一般趋势性更强,
反映大型经济主体景气状况,财新PMI波动性更大,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主。由此,某些时点两者会发生所谓数据背离(即变化不一致的情况),
但这反而能更全面地展示经济图景,辅助管理层和各类投资者做出更具针对性的决策。
PMI与股市的关系:PMI在多数时候和上证综指保持同行
最重要的通货膨胀观察指标——CPI和PPI
- CPI全称Consumer Price Index,中文译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用以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经济指标。
一般可以将CPI大于3%视为即将通货膨胀的信号,连续多月在3%以上居高不下可以判断通胀已经发生,如果发生CPI持续在5%之上的情况,可以视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 通货膨胀指标PPI,全称Producer Price Index,中文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它是从生产者角度观察的物价指数,用以测量制造业厂商在初级市场(非零售市场)
上首次购进或卖出某种货物价格的变动情况,因此又可以分为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CPI和PPI用百分数表示,均由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部门负责统计,近年来月度数据基本在次月9日前后公布
。
根据审核后的原始价格资料,按消费水平不同给各地区定权重,逐级统计汇总出各省市和全国的CPI。PPI的统计编制原理和CPI类似, 但因统计对象是制造厂商购买或生产的产品价格,可以不用派调查员四处出击,只要抽选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要求定期填报即可。 - CPI和PPI之间的关系
CPI和PPI部分统计项目重合,CPI所代表的日常消费开支也会部分转化为制造厂商的生产成本(如工人工资增加), 加之价格传导机制的存在(如上游原材料涨价导致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涨价),理论上同时期CPI和PPI应该呈涨跌方向一致的趋势,学界一般也将PPI视为CPI的先行指标
。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由于国际环境(如金融危机、国际原油暴涨暴跌等),各行业供需关系和国内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变化,CPI和PPI原本和谐共进退的关系也会走向背离。
CPI-PPI剪刀差
- CPI和PPI对股市的影响
温和的通胀是经济发展需要和股市欢迎的,2010—2011年的CPI和A股走势也说明幅度不大的通胀对指数伤害较小。近年来CPI和PPI背离,国内有很多研究表明CPI和股市债市关联程度在减小, 并由此提出了优化CPI和构建“核心CPI”模型的建议,如提高顺周期分项占比(典型的是把居住类权重提高,甚至建议将房价纳入CPI统计),降低容易受供给关系冲击而高波动的食品类权重等。
研究还表明PPI较CPI和经济增长整体关联度更高,PPI中细项又和A股部分板块关联度较高。如有色、钢铁、煤炭、水泥和玻璃等价格指数的暴涨暴跌,容易激发相关产业链中周期股的跟随性涨跌。 当然,CPI中重要分项猪肉价格的走势和A股中的“猪股”(生猪养殖、屠宰、饲料和动物疫苗等)也有“共进退”的现象。
与货币政策相关的指标与概念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润滑剂,也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果说CPI和PPI是观察通货膨胀的指标,货币投放过量便是通货膨胀的本源
(当然本身也是重要的被监测指标)。毕竟“通货”一词的本义正是“流通中的货币”,货币学派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那句
“通货膨胀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也曾在学界激起过一圈圈涟漪。
从某种角度讲,股市在一段时间内的涨跌起落,也是货币追逐猎物(指数/个股)或在一时欢愉后扬长而去的表现。因此我们经常用“水涨船高”和“水落石出”等词来形容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 货币分层与M0/M1/M2
在市场中经常会听到“流动性不足”和“流动性过剩”等表述,这里所谓的流动性,其实是货币供应量的俗称。但作为金融学名词,流动性是指某一资产或金融工具在不影响到其价格的情况下, 在市场上快速成交转变为现金的能力。如股票交易方便容易出手而流动性好,而房子、汽车和古董等不好变现故流动性较差。
流动性则特指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便利程度:流动性越高,在流通和交易中越容易被人接受,因此购买力也更强;流动性越差,周转不方便,购买力也就更弱。
各国央行就是以流动性作为统计口径,将货币分为M0、M1和M2等多个层次(M是英文money的首字母大写)。但每个国家因为国情的不同,具体统计标准又有所区别。和其他多数国家不同,我国在M1和M2之外还单列M0, 特指游离在银行系统之外,主要掌握在各企事业单位(银行除外)和居民手中的那部分现金。
M1即所谓狭义货币,是在M0的基础上,再加上各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居民个人手中的信用卡余额。这部分钱都是企业和个人随时准备好要用的,故而流动性较高, 可以体现当前的实际购买力。 - M1和M2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M1是M2中的一部分,小河有水大河满,多数年份两者都呈现同涨同跌的正相关关系,但在某些特殊的时期,也会出现“剪刀差”的情况。
M1中近八成是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而M2比M1多出来的部分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定存和居民个人的定活期存款。当经济活跃时,人们愿意消费或取出钱来购房,个人存款转化为房地产公司或其他经营企业存款;企事业单位经营和融资活动也更活跃,钱更多地放在活期账户随时备用。这些都可能导致M1增速高于M2,表征消费、生产领域需求和物价增高, 持续6个月以上可判定为通胀的信号。一般M1增速快一点是好事,但如果剪刀差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短期内资金都往股市和房市涌入的话,也会推升资产泡沫而引来调控或打压。
反之,如果M1增速低于M2(即所谓“负剪刀差”)的时间过长,表明市场对经济悲观,实体经济中投资机会减少,人们更愿意把钱存起来而不是花出去,地产企业房产销售资金回笼后也不再投入新的开发项目, 或资金存留在金融系统内空转,管理层其实更担忧这种通缩的风险。
2001—2020年M1-M2差值与上证指数走势
- 社会融资规模
与货币政策关系紧密的概念,是社会融资规模(简称“社融”)。它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由金融机构表内业务(人民币和外币各项贷款)、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直接融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和其他项目四大类构成。
M2的统计对象主要是存款类金融机构(银行、信用社、财务公司等),而社融不光统计存款类金融机构,还计算非存款金融机构(如券商、保险、信托等)对实体的支持。
2020年存量社融各分项结构占比
社融与M2关系示意图
社融是GDP、CPI和进出口等重要经济数据的先行指标(先行1~3个季度),且相关系数甚至比M2更高。它反映的是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而M2反映的是金融系统向社会提供的流动性,体现全社会的购买力水平。 -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那部分“原始的钱”,通过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能够实现成倍地扩张或收缩,具备创生其他货币的功能,因而也有“高能货币”之称。基础货币是货币发行量和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及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发行完成后会通过各类政策工具投放到市场,过程很复杂,但最终会转化为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企业和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也就是M0。
货币乘数正是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最终形成的货币供应总量与最初央行基础货币的比值。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定某个时期存款准备金率是20%,商业银行在获得客户100元存款后,需要将其中的20元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央行。而剩下的80元则可以用以发放贷款,贷款企业或个人在得到贷款后将资金投入实业、买房、消费或继续存起来,但最终又会流回银行变成存款。这回银行得到的80元存款,又得扣除16元准备金,能投入市场的只剩64元。这64元的贷款又将开启一段新的循环之旅。如此机制下,原初的100元基础货币能“发酵”出400元“新钱”,最终可以实现500元货币供应的总效果。
过高的货币乘数表明商业银行货币派生能力过强,这在当时引起了部分研究机构和投资界对货币政策即将收紧的担忧。
理解了M=m×B,即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乘数乘以基础货币
,而货币乘数
又可以近似地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后,聪明的你就可以知道,央行想通过货币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无非就是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基础货币这两方面做文章。 降准一旦落地都将为市场释放数千亿元甚至超万亿元的新增资金规模,并刺激商业银行放贷意愿和企业居民融资借款需求。流入实体经济的部分有望促进企业业绩改善,对股市构成中长期利好,而对资金敏感型的地产、银行和部分周期股,也是短期消息面利好。
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分别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可从不包括“刺激股市”。请勿简单地将降准等同于必然大涨,从历次降准后的市场表现看都是有涨有跌,特别是如果此前市场对降准消息已经有高度预期,指数已经累积一定涨幅,一旦利好落地反而得严防冲高后大幅回落。 - 降息及其与降准的区别
降准是释放新的流动性,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降息则并没有增加市场资金,只是改变资金投向,鼓励人们更多地去消费和投资。降准是“量”的工具,主要影响金融机构, 传导到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尚需时日;而人们对降息这种“价”的工具更敏感,降息比降准对国计民生的影响更大,央行对此慎之又慎。 - 经济周期与股市、行业的关系
四大周期理论:
基钦周期:整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5年,且往往是企业的存货(可简单理解为卖剩的东西)发生变化、起伏所导致的,所以又叫存货周期或库存周期。
朱格拉周期:又称设备更新周期,周期时长通常为10年。朱格拉周期指向的是生产所用的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因而比存货周期持续时间会更长,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更大。
库兹涅茨周期:又称房地产周期,周期时长大概是15~20年。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又称技术革新周期,周期时长大概是50年左右。比如从最早的蒸汽技术到电力技术,再到互联网技术,从最早的马车到汽车、火车等,这种涉及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所带来的经济周期波动。 - 经济周期与股市的关系
当经济处于扩张周期时,GDP增速比较快,失业率比较低,股市也会水涨船高。而当经济处于收缩和衰退周期时,股市则会下跌。
当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企业的产品滞销,利润相应减少,促使企业减少产量,从而导致股息、红利也随之不断减少,持股的股东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纷纷抛售,使股票价格下跌。 - 经济周期与行业的关系
经济周期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有的行业在经济复苏期就有优异的表现,如能源、设备(机械、电子)等;而有的则是在衰退期发挥出较强的抗跌能力,如公用事业、必选(日用)消费等。
经济周期是通过影响企业或行业的盈利来让股价产生周期性波动的。一般来说,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受益的行业,各行业在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的表现如图:
当经济进入复苏前中期,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增加,企业开始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此时信息技术和工业制造等行业的利润就会增加,其中以消费电子为主的信息技术会在复苏早期就开始启动,毕竟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消费者的需求更大。此时企业的产能和订单都会增加到极限,同时工业企业的定价权也会逐渐增强,毕竟当供不应求时企业涨价,消费者也会埋单。
当复苏到了中后期,通胀加剧,利率攀升,人们的消费意愿进一步提升,经济链条被完全激发。个人家庭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上升,出现能源电力短缺现象,相关行业更是开足马力生产,企业经营状况达到顶峰。因此,在经济繁荣前期,化工、建材、金属等资源类行业会有较好的表现。
当经济到了繁荣期,通胀见顶,经济放缓,政府不再加息。此时较有收益的是依赖融资的燃气、电力、水利等公共事业。因为随着整个社会越来越有钱,政府会将过剩的流动资金往公共事业方面引导,再加上央行停止加息并开始逐步降息,这些行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利润进一步增加。
当经济开始衰退,通货膨胀变成严重问题,政府开始收缩货币流动量,整体经济开始下滑。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个人家庭收入也随之下降,但对于食品医药的支出并不会减少,以医药和必选消费为主的防御性行业会有较好的表现。
行业
行业是指一组生产非常接近并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的企业集合。它不仅是承接宏观经济与微观企业个体的枢纽,更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行业分析是指综合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对行业经济的运行状况、产品生产、销售、消费、技术、行业竞争力、市场竞争格局和行业政策等行业要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发现行业运行的内在经济规律,预测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
- 寻找具有投资潜力的行业
- 根据各经济周期下行业分化表现顺势而为
- 纵向分析行业生命周期确定投资策略
- 横向对比同行业内各企业找准最优目标
- 利用板块协同效应迅速响应市场
行业分析的方法
- 把握宏观环境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关系
行业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是致命的。积极的行业政策能够助推行业的发展,甚至逆市上涨;偏空的行业政策不仅会阻碍行业的发展,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多了解时政要闻,多读机构行业研报,或亲自登录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官网了解当前和未来2~3年的行业政策,总归是个好习惯。
- 把握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
行业本身的结构主要指的是行业由哪些企业构成,以及各细分行业正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
- 把握本行业的特有属性
主要行业及其投资要点
- 农林牧渔
农林牧渔主要包括种植业、渔业、林业、饲料、农产品加工、农业综合、畜禽养殖和动物保健等子行业。这是一个周期性极强的行业
,同时因为关系到“吃”这一绝对刚需,所以无论在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有着庞大市场。但这也是一个风险较高的领域,各种天灾人祸、政策变化和突发事件都可能对它造成影响。 - 采掘、钢铁和有色金属
采掘(主要是石油和煤炭)、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周期性极强
,其股价也经常会跟随大宗商品的价格潮涨潮落。而且一旦启动就容易产生爆发性行情,2007年的“煤飞色舞”至今令很多老股民怀念不已。缺点也很明显,行业高峰期急速扩张后,会导致供给需求关系的恶化。加之近年来环保等政策压力剧增,牛转熊后的蛰伏期也会很长。所以除个别优质龙头外,多数采掘、钢铁和有色类个股只适合抓波段,并不太适合长期持有。 - 化工
提到化工行业,大家通常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强周期行业
。但实际上化工包含的细分领域很多(共有超过360家上市公司),其中也不乏一些具备刚需属性的子行业,如农药行业,或者一些打破周期性的行业龙头,如生产钛白粉的龙蟒佰利。 - 传媒、电子、计算机及通信
通常所说的TMT
(Technology, Media, Telecom)就是这四个行业的统称。之所以把这四个行业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特征、历史演进轨迹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非常相似。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众多伟大的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几乎都是围绕着TMT行业进行。
TMT的一大特征就是技术创新创造需求,行业渗透率提升快。
这种特性赋予其天生的高成长性,也让它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蜂拥而来的投资者和资本让TMT行业泡沫化成为一种常态。另外,由于创新不是线性的,所以TMT行业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 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
需求、品牌效应、现金流(预付款)
- 休闲服务、纺织服装和商业贸易
要重点围绕“人、货、场”这零售三要素进行 -
医疗
- 制造业
财报
财报分析的意义
- 主营业务是什么,赚钱能力怎样
- 行业中的位置以及竞争力如何
- 所在的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是否更有优势
-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该行业是受益还是承压
定性分析需要全面了解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从产品到渠道,从价格到促销、营销管理,从研发到供应链的完整运营链路,等等。再结合行业的基本格局和竞争态势来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辅助判断公司是否具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投资价值。
定量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数字化分析,测算关键财务指标,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和运营效率,并通过对比自身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以及与国内外同行横向对比等手段,来确定公司的业绩是否优秀。
财报各部分要点
-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通常会把涉及股东权益变动,如分红、送股、转增一类的重大事项放在此处,有的还会把审计报告的结果写在这里。
-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展示了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需要快速了解财务情况的投资者,只须蜻蜓点水般浏览此部分简表即可。 - 公司业务概要
对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模式、业务发展情况及目标,乃至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阐述。 -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是从管理层的角度解释公司过去一年的业绩是如何形成的;二是经营业绩会有大量更细节的数据,有的数据是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也没有的;三是会对企业的未来进行展望;四是可以体现管理层的能力与眼光。 - 重要事项
包括公司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情况,承诺事项履行情况,重大资产重组、并购、投资情况,重大诉讼、仲裁情况,处罚、整改情况,重大合同及履行情况,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等。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不会轻易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一旦为之,有可能是其财报出现某种状况,原来的会计事务所不愿意接活了,只能换一家。
-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无论是股东人数还是前十大股东持仓情况,相关数据都只是季末/年末那一天的时点数据,并不具备太久的时效性。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 从员工的人数变化可看出公司业务现阶段是处于扩张还是收缩阶段,员工结构年轻化、高学历化能侧面说明公司景气度高,研发人员占比高代表着公司重视科研创新,未来产品或服务更新换代的效率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