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23种)深入理解

By timebusker on January 17, 2017

以下是学习过程中查询的资料,别人总结的资料,比较容易理解(站在各位巨人的肩膀上,望博主勿究)

一、概况

总体来说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

创建型模式,共五种: 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共七种: 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型模式,共十一种: 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二、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开闭原则就是说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其官方描述比较抽象,可自行百度。实际上可以这样理解:(1)子类的能力必须大于等于父类,即父类可以使用的方法,子类都可以使用。(2)返回值也是同样的道理。假设一个父类方法返回一个List,子类返回一个ArrayList,这当然可以。如果父类方法返回一个ArrayList,子类返回一个List,就说不通了。这里子类返回值的能力是比父类小的。(3)还有抛出异常的情况。任何子类方法可以声明抛出父类方法声明异常的子类。而不能声明抛出父类没有声明的异常。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这个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面向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还是一个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的意思,从这儿我们看出,其实设计模式就是一个软件的设计思想,从大型软件架构出发,为了升级和维护方便。所以上文中多次出现:降低依赖,降低耦合。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为什么叫最少知道原则,就是说: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的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原则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三、设计模式介绍

(一)、创建型

抽象工厂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是类的创建模式,又叫做虚拟构造子(Virtual Constructor)模式或者多态性工厂(Polymorphic Factory)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的用意是定义一个创建产品对象的工厂接口,将实际创建工作推迟到子类中。

建造者模式

原型模式

单例模式
作为对象的创建模式,单例模式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这个类称为单例类。

(二)、结构型

适配器模式

桥接模式

组合模式

外观模式

装饰者模式

享元模式

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timebusker

(三)、行为型

责任链模式

命令模式

解释器模式

迭代模式

中介者模式

备忘录模式

观察者模式

状态模式

策略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

访问者模式